特教行事曆

2008年9月30日 星期二

當級任老師遇上過動兒

當級任老師遇上過動兒 (97年4月7日)國語日報



文/沈秀敏 



  《養男育女調不同》一書中提到一個故事:有個十四歲的過動兒傑夫瑞,暑假時父親安排他到非洲的辛巴威打工,擔任職業獵人的助手。狩獵時,他可以連續數小時文風不動,只為等待獵物出現。職業獵人見狀,勸他暫時停用治療過動症的利他能藥物。傑夫瑞受到非洲人歡迎,得到持標槍射殺獵物的真傳,可以射中三十碼外奔馳而過的松雞,令他信心大增。回國後,雖然課堂中的他仍得仰仗藥物才能學習,但非洲之行已讓傑夫瑞因展現過人的能力而感到自信。

 

  這個故事可以看出:過動症的問題如果易地而處就不是問題,在叢林野外空曠之處他們能夠適應良好,但回到教室中卻令人頭痛不已。現今小學校園中,班級出現過動兒並非罕見,這些精力充沛的孩子,常常影響教學品質。

 

  國外有研究指出,過動兒如果遇到寬容、具有彈性的男老師,其偏差行為會減弱,因此,學校在行政安排上可考量讓男老師帶過動兒。可是小學校園多為女老師,如果班級出現過動兒該如何?

 

  過動兒的症狀是注意力缺失、衝動,且自我控制力弱、活動力極強,他們因為注意力缺失,極易迷失目標,常轉個身又心有旁騖起來,老師必須即時把他拉回設定的學習目標上;也因為行為衝動難以自制,常惹事端卻又專注在錯的事上,讓老師、同學頭痛不已。這時,老師必須轉移他的注意力到對的事上。

 

  例如,明明打了人又死不認錯,認為是對方先惹毛了他,老師可先同理他打人的動機,再引導他思考下次遇到同樣的憤怒事件該如何表達。老師在教導這類孩子時,記得要語氣平靜溫和,切忌高聲謾罵。

 

  站在級任老師的立場,為了協助過動的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,也為了班上多數學生的學習品質考量,我會建議家長讓過動兒服藥。許多老師認為最難的就是說服家長帶孩子就醫,因此適當婉轉的陳述孩子在校的情況,告訴家長,服藥可協助孩子沉澱腦中紛擾雜亂的訊息,變得比較平靜穩定,也可協助孩子抑制衝動與攻擊性,進而改善同儕關係,讓家長了解服藥對孩子的益處大過副作用。

 

  其次,就算家長帶孩子看病拿藥了,也常忘了給孩子服藥,若同校有兄姐提醒監督他吃藥,不失為解決服藥問題的策略;也可放部分藥物在級任老師或資源班老師那兒,當老師一早見到過動兒活躍異常時,可請他吃藥,但切記餵藥前宜向該生兄姐或家長再確認一次,以避免重複服藥。也有部分的孩子服藥之後症狀未見改善,反而食欲明顯降低,就要提醒家長告知醫師用藥結果,考慮調整藥物劑量或換藥。

 

  過動兒的家長從孩子一出生便不得安寧,隨時擔心孩子闖禍惹事,有時還得承受其他家長來告狀,忍受別人批評自己教導無方,長久以來承受沉重的壓力可想而知,因此和這類家長溝通必須十分小心,避免自己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。

 

  級任老師需要和家長溝通時,常是孩子累積不少的偏差行為,已達忍無可忍的程度,告知家長後又期望孩子立即見效的改善行為,所以易採單刀直入的直陳孩子錯處,忘了家長承受過多的指責可能早已形成防衛心態。建議老師應先卸下家長的心防,可以列舉孩子曾經有,甚至只是曇花一現的好行為,或聚焦在孩子尚未展現出來的潛能之上。

 

  例如,孩子會協助清理教室垃圾,或孩子今天某段時間沒有出怪聲,孩子很聰明只是潛能沒有發揮?酘?酘讓家長認同級任老師是與家長攜手一起幫助孩子的,降低家長對立心態,較有機會贏得家長的合作,一旦家長聽入建議採行有效的方法,孩子、家長與老師將是三贏的局面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